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19 11:59:27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本册教学目标

  一板书设计:

  二教后反思: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个人修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65—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1、同学们,我们研究了圆的周长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圆周长公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计算下图的周长

  2、一辆自行车,车轮直径约是66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圈,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0xx米,大约需要多少分钟?让学生讲解题过程,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1题。独立完成。

  4、练习十四第2题。需要根据步长×步数求出直径,然后再计算圆的周长。

  5、练习十四第3题。已知周长求直径,让学生先把周长公式变形,再求直径。

  6、练习十四第10题。让学生发现大圆的半径恰好是小圆的直径,整个图形周长是大的半圆长度与两个小的半圆长度之和。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判断。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π倍。

  (2)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它的半径是2厘米。

  (3)圆周长的一半与半个圆的周长相等。

  2、选择:

  (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路程是求车轮的()

  ①半径②直径③周长

  (2)A圆的直径是6厘米,B圆的直径是2分米,圆周率()

  ①A圆大②B圆大③一样大

  3、练习十四7题:看图填空。

  4、练习十四5、6、8、9题。

  第9题是组合图形,半圆的直径即是正方形的边长。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

  1.倒数的认识

  2.分数除法的计算

  3.问题解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除了把“倒数”从“分数乘法”单元移过来和把“比”的内容另设单元以外,本单元还有两个较大的变化。

  1.删去“分数除法意义”的相关例题。

  考虑到学生对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熟悉,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单独设置有关“分数除法意义”的例题,只在相关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增加两类“问题解决”。

  第一类是和倍、差倍问题(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以“几分之几”的形式出现的)。在这类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有两个。例如,第41页例6中,两个未知量分别是“上半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两个数量关系分别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共得42分”和“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解决时,可以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利用其中的一个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再利用另一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设的未知数不同,列代数式和列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不同,列出的方程也完全不同。例如,本例就可以列出如下一些方程。

  虽然这些方程之间可以通过变形互相转化,但其背后的思考角度是各不相同的。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并通过不同解法的交流,养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二类是可用抽象的“1”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利用修路这一“工程问题”来引入,使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例如,学生会认为题中缺少解题的信息,此时,教师追问:缺少什么信息呢?学生会回答:不知道公路长多少千米。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假设公路总长为某个具体的长度,把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加以解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发现虽然假设的公路具体长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却是相同的,使学生产生探究原因的欲望。通过分析,发现不管公路总长是多少,两队每天修的长度分别占总长度的和是不变的,这也是能得到相同结果的内在原因。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可用“1”来表示公路总长。

  教学此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里不是要系统地教学各类“工程问题”,教学时不要对“工程问题”多变式、深挖掘、广训练。

  第二,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等数量关系,只要会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就可以,如“公路的总长÷每天修的长度=需要修的天数”。

  第三,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尤其不要把列出“1÷(+)”这一最简形式的算式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形成“解题套路”,而是要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技能和策略。例如,假设的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策略,也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有效方法。如果学生认为把公路总长假设成一个具体的'量来解决更易于理解,要允许学生继续采用这种一般性的解题思路。把公路总长假设成“1”(而不是1 km),需要学生具有更抽象的数学思维。

  第四,要结合问题解决,使学生体会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在此例的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变中有不变的思想、抽象的思想、模型的思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教材特意在练习中编排了运输问题、行程问题、泄洪问题、种树问题,使学生发现:虽然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各不相同,但其背后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透过纷繁芜杂的现实情境的表象,找出体现数量之间本质关系的数学模型。

  (二)具体编排

  1.倒数的认识

  (1)例1。

  教材编排了几组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讨论等活动,归纳出它们的共同规律,引出倒数的定义,并用实例突出“互为倒数”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如果两个数都是分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如果一个是整数,那么另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分母就是该整数,为例1的学习打下基础。

  例1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教材先安排找倒数的活动,初步体验找倒数的方法: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在总结求倒数的方法时,要分三种情况:求分数的倒数;求整数的倒数;1和0的倒数的问题。对于1和0的倒数问题,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2.分数除法

  (1)例1。

  例1以折纸活动为载体,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先解决分数的分子能被整数整除的特殊情况;再引出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的情况。第一个问题是分子能被整数整除的情况,有两种思考方法,方法一是利用整数除法的意义,将分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理解并计算;方法二是利用分数的意义,将问题转化为求的来理解和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个问题,凸显方法一的局限性和方法二的一般适用性。

  教材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进而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1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例2。

  例2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包括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在解决“谁走得快些”这一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列出两个算式,列式的依据是“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和以前所不同的是路程、时间由整数换成了分数。由于学生对这一数量关系比较熟悉,所以列出分数除法算式不会感到困难,有利于把教学重点集中于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理解“2÷”的算理是本例的重点。教材采用画线段图的直观方式呈现推算的思路:由于1小时里有3个小时,所以可以先求出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即先求出小时走的2km的一半(即)。由于有了直观图的支持,降低了学生对2××3中每一部分含义的理解难度,顺利完成从“除以一个分数”到“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的转化。

  通过求小红平均每小时走多少路程引出分数除以分数的算式。由于有了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铺垫,教材在这儿没有呈现线段图,而是通过提问“为什么写成×”,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自行阐述算理。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一般算法,使学生看到,不管被除数是整数还是分数,不管除数是整数还是分数,只要除数不为0,都可以转化成乘上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这一算法。

  (3)例3。

  本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引出分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问题已在“分数乘数”单元解决了,学生在此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既是分数四则运算的综合应用,也为后面学习利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体现了不同的分析思路。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对于不带括号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既可以从左至右按步骤计算,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分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

  (4)例4。

  本例是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是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逆向问题。

  教材通过问题解决的三大步骤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其中,“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自行分析题意,弄清楚条件和问题,选取有效信息。在这里,成人体内水分与体重的关系是一个多余条件,需要学生加以辨别。

  这类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较难理解,学生往往难以判断谁是单位“1”,数量关系也较复杂。因此,教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利用已有知识画线段图,找到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这样思考问题的思路与相应的分数乘法问题完全一致,只是参与列式的是未知数而已。

  “回顾与反思”部分中检验结果的合理性是相应乘法数量关系的二次应用。同时,对有效信息的选取的反思,以及对列方程方法价值的体会,也是反思的重点。

  (5)例5。

  本例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逆向问题,是以例4为基础,把条件稍作改变,形成稍复杂的问题。

  用算术方法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不仅需要逆向思考,还要把“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转化为“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比较抽象,思维难度大。用方程方法解决,可以列出形如的方程,也可以列出形如的方程,前者仍然要经历从“多(少)几分之几”到“是几分之几”的转化,后者只要根据一个数加(减)增加部分等于增加(减少)后的数,就能列出方程。这样的等量关系,学生容易理解。因此,教材选择符合学生顺向思维的思路,给出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思考,教材提示“先画线段图看看”,并给出了完整的图示,为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提供直观支柱。然后得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并据此列方程解答。

  回顾与反思的目的在于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否合理,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可以多样化。

  (6)例6。

  本例中包括两个未知量,题中给出了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两种关系,要求学生根据这样的关系列方程解答。由于这两种关系中,一种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另一种是两个量之间的和或差的关系,因此,这样的问题过去被称为“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教材以篮球比赛上、下场得分为素材,引出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决,需要逆向思考,比较抽象,思维难度大,容易出错,列方程来解决更符合顺向思维。

  教材给出了两种解法,区别在于先设哪个量为未知数,然后利用两个量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量。除了教材上的示例以外,还有其他的列方程方法。

  (7)例7。

  本例是一类特殊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尝试、分析,找到本质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本例采用的素材是“工程问题”,但并不是要求学生解决形形色色的“工程问题”,而是要借此让学生经历利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假设、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让学生体会模型思想。

  例题的呈现顺应学生的思维过程。“阅读与理解”部分在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同时,在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题时很自然地产生疑问:道路的总长未知,怎么办?接下来就在“分析与解答”部分,提出思考的方向:如果道路总长是已知的,这个问题就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旧问题了。那是否可以假设一个长度呢?这就是一个猜想、尝试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假设,可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复杂的数量关系明显化或简单化。不同的学生假设的长度不同,又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和多样化。

  四、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练习十三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灵活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能正确熟练地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

  过两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计算

  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二、先指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1、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5/8。

  ( )×5/8=( )

  ( )×(1+5/8)=( )

  2、圆珠笔的价钱比钢笔便宜1/4。

  ( )×1/4=( )

  ( )×(1-1/4)=( )

  三、完成练习十三第8-10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

  (1)学生先读题,比较两题的异同,并说出每题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讲。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1)学生先读题,并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讲。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读题,弄清题目的`意思后,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要求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四、创新学习

  1、一种商品原价100元,先降价1/10后又提价1/10,现在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元?

  2、某建筑队修一条长120千米的公路,先修好了1/2,后又修好了余下的1/2,这时还有多少千米没修?

  学生练习,集体评讲时,教师提示:要注意单位“1”的变化。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7、11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8-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运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运用分数、百分数和比等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运用分数、百分数和比等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第10题。

  用250克死海的水能制出75克盐,用250克东海的水能制出15克盐,死海海水含盐率是多少?东海海水呢?

  师:你能说说这题中包含了我们学习过的哪些知识吗?同桌小声讨论后回答(百分数和小数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

  二、整理回顾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师:如果死海海水的含盐率是30%,你能根据这个结论向同学们介绍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可能有:30%是百分数,读作百分之三十,表示死海海水的盐占海水的百分之三十)

  大家算一算东海海水含盐率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

  15/250×100%=6%

  2、复习用比、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

  一把椅子的价钱是一张课桌的7/9,已知一把椅子和一张课桌共160元,一把椅子和一张课桌各多少元?

  师:大家试着用比和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

  三、拓展练习

  1、做课本第113页第8、9题。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题意,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每道题的数量关系。

  2、做课本第113页第11题。

  让学生先计算,然后完成书上填空,做完指名说一说折扣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学完之后,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我们在运用这些知识解题时应注意什么?积极发言,总结收获,谈谈重点。

  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课本第114页第12、1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寻找出简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题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

  关键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

  难点 找准单位“1”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课件演示 教学意图

  一、基础训练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对分数应用题做一下全面的复习。大家想一下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最关键的是什么?

  专项训练:

  课件:练习:已知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有关的数量关系式。

  在每道题后追问:从信息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作评价:说一说你们找单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我们以信息中的第6题为例,谁来说说,应该怎样画线段图呢?根据线段图教师问:线段图画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还剩的吨数应该怎样做?

  常规性基本训练,复习找单位“1” 训练:为新知识做铺垫。

  二、根据看线段图列式

  师:谁来说说,根据线段图应该这么列式呢? 出示线段图 【教学课件演示】

  注重线段图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师:用我们刚才复习的方法做。(学生做完后教师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计算?

  归纳总结:请同学们把这4道题分分类,并要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有能力的就独立完成。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时要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类题目应当怎样解答。

  尝试练习,然后提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分数和比联系在一起会出现许多的新问题。出示:文艺书和科技书本数的比是1∶4。谁来说说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学课件演示】

  培养学生审题要仔细,弄清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分数应用题分类的依据是。

  四、对比练习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通过两题对比,突出较复杂应用题的难点,帮助学产生加强审题意识,提高分析能力。

  五、巩固练习

  练习八的3-5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完成练习八P118第3题和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P118页5题。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

  结合讲解,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那个数量作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时,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课件演示】

  加强解题思维的训练,沟通新旧知识,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强化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

  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个,小强跳的是小明跳的5/8,小亮跳的是小强的2/3,小亮跳了多少个?

  渗透健康教育:

  跳绳运动,是对付肥胖、预防血脂异常、高血压最切实可行的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耐力的有氧代谢运动。同学们要积极进行跳绳运动,

  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计算,请个别同学讲解回答。

  2、练习二十七的第8题,练习二十七的第9题。

  (1)一个县去年绿色蔬菜总产量720万千克,是今年绿色蔬菜总产量的9/10。今年全县绿色蔬菜总产量是多少万千克?

  (2)一个县去年绿色蔬菜总产量720万千克,比今年少了1/10,今年全县绿色蔬菜总产量是多少万千克?

  渗透健康教育:

  绿色蔬菜含维生素U较多是抗癌、防癌的复合剂,对胃溃疡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紫癜以及出血性肾炎等疾病有治疗效果多吃的蔬菜会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所帮助。

  【教学课件演示】

  强化数量关系的分析,强化方程的解法,体现解法的多样性、解法的最优化,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优化意识。

  通过强化练习提升学习水平,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七、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单位“1”和相等的数量关系,再确定算法,然后列式计算,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减”。

  【教学课件演示】 帮助学生抓住解题的重点,已知单位“1”的用什么方法解,不知道单位“1”的又用什么方法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网络的建构。

  八、作业:

  练习二十七的第8、10题 【教学课件演示】

  板书: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

  根据条件分析单位“1”和找准对应分率。

  用算术方法解:已知单位“1”用乘法,不知单位“1“用除法。

  用方程解:单位“1”不知道或者题目的条件中含有“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已学会的一些基本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出列方程解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

  2、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一)解方程:

  χ+40%χ=7 χ-15%χ=10.2 140%χ-χ=0.5

  (二)列出方程解应用题。

  (1)阳光机械厂有职工130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 。阳光机械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2)阳光机械厂中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少26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3/5。阳光机械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出示例10。

  (1)读题,理解题意

  问:6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你能想出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2)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分析画线段图

  (3)学生列方程解答

  (4)交流解答过程及结果

  (5)让学生尝试检验 ;

  (6)小结:这样的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求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怎么思考?

  2、教学“练一练”。

  (1)第1题,先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再列方程解答。

  (2)第2题,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完成后交流讨论:

  1、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的?

  2、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等量关系?

  三、课堂总结

  今天学的百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解决这类题目怎样思考?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1-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和会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较准确地估计物体质量,表示物体的轻重。

  五。解决方法: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六。设计理念:

  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主动发展。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称,2分硬币,一块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称砣一个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组织学生进行负重跑步比赛。

  师问:我听说我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呀?今天我们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不过今天的比赛难度增加了,他们每人要背一个同学比赛,你们想看看吗?

  学生活动。

  师问:让我们来采访一下冠军,你为什么不选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学)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2、师说:“斤”“两”是我国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请学生汇报去超市调查情况。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去超市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谁来说说你调查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请你仔细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呢?(比较轻的东西用“克”做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

  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分数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分数连乘的简单实际问题,拓展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每个条件分别是以谁为单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说说可以列成什么数量关系?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理解题意。

  83

  这里的9和4分别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分别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三班做的朵数和谁有关?

  二班做的朵数和谁有关?

  (2)画图分析。

  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所做绸花的朵数。

  可以怎样表示二班做的绸花朵数?

  怎样表示三班做的绸花朵数呢?

  (3)讨论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样算?

  讨论交流,汇报方法。

  2.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作业。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完成第7题。

  要求四年级去了多少人,先要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五年级去了多少人?怎样算?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完成第8、9题。

  理解题意,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圆的知识复习内容包括

  ①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面积。

  ②在圆的认识里,包括圆心、半径、直径、按要求画圆;

  ③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

  ④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⑤扇形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意义;

  2、能正确地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并对自己的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和转化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此板块分课型,有些课型可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新知探究】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圆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复习大家能加深对圆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老师也希望今天的复习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在复习前,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我们该复习哪些知识,应该怎样复习?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复习提纲:

  (1)怎样画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征。

  (2)圆的周长、面积意义及公式推导过程。

  (3)圆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4)圆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请大家把课前整理的有关圆的知识跟小组同学进行交流,结合刚才大家提出的复习思路,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修改,同时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的问题提出来跟同学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我们全班一道交流解决。

  2、组织交流:

  (1) 画圆的方法、圆的各部分名称、相互间的关系、圆的特征、及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同学先来说说如何画圆以及圆是一种怎样的图形?把你整理的情况向大家作一个介绍。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有不同认识的可以补充发言。

  (预设学生发言):

  师:先在平面确定圆心的位置,同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以针尖为定点,两脚间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围成的图形;(请一名学生上台画圆并介绍)

  师:也就是说画圆要注意哪几点?(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圆是平面上的什么图形?

  圆的各部分名称、相互间的关系、圆的特征怎样谁来说说?

  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圆心确定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直径,半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同圆或等圆里: d=2r r=d/2

  (2)复习圆周长和圆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板书周长公式

  什么是圆的周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是怎样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发言):

  A、不清楚,没人回答;教师进行操作演示。(课件演示)我们发现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倍多一些,通常用字母( )表示,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B、只知道一种方法。教师通过手势,引导学生发言。

  C、学生完整回答。请学生说说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板书公式

  C=∏d c=2∏r

  小结:在圆周长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们应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即化曲为直。

  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什么是圆的面积?大家共同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闭目思考)。

  我们采用把圆等分、剪拼法来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发言、汇报,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S =∏r2

  小结:在研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应用了转化的思想,即把圆(未知)转化成长方形(已知)来进行思考。

  (3)比较圆的周长与面积不同

  我们刚才回忆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和计算公式,那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 ①意义有什么不同?

  生 ②计算公式有什么不同?

  生 ③ 计算结果所带单位有什么不同 ?

  (4)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圆的知识?你是怎样解决的?

  (预设)

  ①求环形的面积;

  ②环形跑道的周长和面积;

  ③求圆形花坛或鱼塘一周的长度及占地面积。

  【知识梳理】

  (1)整理后的感觉怎么样?

  (2)什么知识学得不太好?或者还有疑问?

  【随堂练习】

  1、填空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最长。

  (3)圆的半径与它的直径的比是( )。

  (4)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判断(用手势表示“√”或“×”),并说明理由。

  (1)、一个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π倍。………………( )

  (2)、直径4厘米的圆与半径2厘米的圆一样大。……………( )

  (3)、半径2分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

  (4)、d=3cm ,半圆的周长=3.14×3÷2 (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7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

  小组讨论:是怎样理解利率、税率和折扣的?

  举例说说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我们已学习了哪几种类型百分数应用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1、先判断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

  平山绿茶的单价是太湖碧螺春单价的60%

  种一批茶树,已种了80%

  太湖碧螺春的面积比平山绿茶的面积少20%

  茶苗的成活率是95%

  今年的茶价比去年提高了20%

  某商品打八折出售

  数学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

  实际节约了15%

  今年比去年增产25%

  归纳总结:单位“1”的量×(百)分率 = (百)分率对应的量

  2、分类归纳,集中比较。

  (1)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鸭是鸡的百分之几?

  (2)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鸡比鸭少百分之几?

  (3)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鸭比鸡多百分之几?

  (4)饲养场有鸡500只,鸭是鸡的120%,鸭有多少只?

  (5)某公司20xx年平均每月的销售额是12万元,如果按销售额的15%缴纳消费税, 该公司全年应缴纳多少消费税?

  (6)我校今天学生的缺勤率是2%,有420人到校上课。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7)一种商品,按原价的八折出售是160元。原价是多少元?

  (8)王大妈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她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3、先列式,然后思考:

  (1)这些应用题分别是哪一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

  (2)每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对以上各题,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出三种类型。

  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百分数各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三、指导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6题

  1、完成第1、2题。

  (1)先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3)总结有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及思考方法。

  2、完成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总结:当单位“1”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相关的未知量;当单位“1”未知时,通常用方程解答。

  3、完成第4题。

  (1)理解出油率的意思。

  (2)明确出油的原料、油、出油率的关系。

  (3)填表计算。

  4、完成第5、6题

  (1)先画图

  (2)解答

  (3)强调: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学过后你进一步明白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7、8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41页“练习与应用”第7-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5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3、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计算。

  5/12×9/10 34×10/51

  10/21×12/25×7/8 3/20×14×5/7

  2、解答应用题。

  (1)甲地到乙地公路长180千米,一辆汽车已经行了全程的 ,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2)小强跑了1000米,小明跑的是小强的4/5,小军跑的是小明的3/2,小军跑了多少米?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9题。

  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讲评。

  二、探索与实践

  1、第14题。

  学生自己探索规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全班交流。

  第一小题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的一半。

  第二小题前一个数乘3/2得后一个数。

  2、第15题。

  学生按照要求涂色。

  进行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解答。

  3、思考题。

  规律是: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不为0)、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差是它们的积。

  三、评价与反思

  1、学生自己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0-1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一)找出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1/3

  2、实际比计划节约了25%

  3、今年产量比去年提高3/8

  4、乙数比甲数少2/5

  (二)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

  (三)出示课本第114页第14题,对比练习。

  学生读题,独立分析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解答。完成后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解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巩固训练

  1、做课本第114页第15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引导:这道题里的3个分数意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把什么看着“单位1”?

  学生列式解答。完成后集体讲评。

  2、做课本第114页第16、1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列式解答。完成后交流解法。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的内容和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

  2=()5=()14=()25=()

  二、新授。

  1、统一计算法则。

  (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2)请你试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书写形式。

  (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

  例如:

  (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例如: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6题。

  2、练习二的第8题。

  3、练习二的第10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的第5、7、9、11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9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数学教案11-18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11-18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数学教案01-17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数学教案01-1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数学教案04-0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11-16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2-24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04-03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数学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