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三角形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三角形教案1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联想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底和高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懂得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板、导学案、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想揭题
师:刚才,看到有一个家,你会想到什么?
生:房子
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好一幅房子示意图)
下面请同学看黑板,板上有一幅房子图,从图中你可以想到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生1-2-3:三角形、长方形--
师:根据我们已学的知识,你能在推理的基础上,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
生:三角形
师: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板书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三角形
1、想一想(联想)
师:看到“三角形”,你想到了什么?
生:
2、说一说(举例)
师:从房子图上,我们找到了三角形,想想生活中的场景、结合平时观察,你能从什么地方的图上找出三角形?
生:自行车上、电线杆上----
师:(出示图片)我也在课前找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3、做一做(操作)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平时观察中,我们能发现三角形,你能创造出三角形吗?
生:能
师:(课前准备:3根小棒、方格纸、一副三角尺)
学生活动:
请你们拿出课前自己准备好的小棒,每人做一个三角形。
(请一个学生上前面摆)
师:你们是这样摆的吗?
生:是的
4、画一画
师:好,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同时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画三角形,请一生上黑板画一个三角形)
师:表扬,画好的同学有
师:请同学生们观察我们摆出和画出的三角形,联系生活的图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三角形?
生1-2-3-4-
师:这就是三角形的定义:板书
师:我们知道有三条线段首尾连接的叫三角形。让你给它各部分起个名称分别叫什么呢?
生:
师:(显示PPT三角形名称)(板书3个顶点、3条边、三个角)
教师:板书)如果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三个不同的大写字母,如: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称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
教师:再说说,三角形ABC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3条边:AB、AC、BC;3个顶点:A、B、C;3个角:∠A、∠B、∠C。
五、判断三角形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认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图形哪个是三角形?
(PPT)
六、画图
师:大家对三角形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在导学案方格上任连三个点画出三角形。
学生操作
师:(讲解)你是如何画的?
生1-2-3--
提问: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师:有没有同学连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点?你们为什么不连?
过渡:请大家用笔将这四个点都连起来,想象一下,现在这连好的图形像我们屋顶的~生:梁
(二)、三角形的高
1、引出高的.定义
师:(PPT)出示人字梁这些线段中,哪一根最特殊?
生:中间的一根
师:为什么?
生:
师:(揭示高的定义)在数学上,人们把: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三角形的高,标上直角标记,并在所画线段的旁边标出“高”字)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板书:底)
(黑板)随之板书)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
PPT视频画高
2、教学确定底画高
师:通过观看,闭上眼睛联想一下,画高就和我们以前学的画什么差不多?
生:画垂线
师:现在,你们一定能画出三角形指定的高,请你画一画(完成导学案中的第4题)
叫学生上黑板画一画学生作高,师指导。
展示学生作业
让学生说说如何作高的。
3、摆三角形的高
师:在摆的三角形上摆出它的高。你有什么发现
4、画出下面三角形各边对应的高。
学生动手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第76页练一练
讲解
四、总结拓展
1、欣赏三角形元素的图片、设计理念、三角形文化运用等
2、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高
认识三角形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发现为主,讨论演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A
1.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1)定义: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C
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元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3)表示方法:△ABC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设置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动手摆一摆)
拿出学具盒中的塑料棒,任选三根组成三角形。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探究所摆三角形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A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
活动二:(量一量算一算)
在练习本上画三个三角形,用a、b、c表示各边,用刻度尺量出各边的长度,并填空:
a=___a=___a=____b=___b=___b=____c=___c=___c=____
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精设练习巩固新知
1.(口答)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1)3cm、4cm、5cm()(2)8cm、7cm、15cm()(3)5.5cm、7.5cm、2.5cm()(4)10cm、5cm、4cm()
技巧:比较较短两条线段之和与最长线段的大小,
或比较较长两条线段之差与最短线段的.大小.
2.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冒着生命危险斜穿马路.你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吗?
3.有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2cm的四根彩色木条,任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有()种不同的组法.A.2B.3C.4D.5
[设计意图]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巧设坡度,降低难度,弱化学习障碍的影响。以帮助学生从易到难、从会学到会用、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拓展创新应用新知
例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1)再取一根长度为2cm的木棒,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如果取一根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
(3)聪明的你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吗?(4)要选取的第三根木棒的长度x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解:(1)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7<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摆成三角形。(2)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5+8=13,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
(3)(略)
(4)3cm 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确定第三边的条件: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变式递进训练:1.△ABC中,AB=2,BC=4,AC的长为奇数.则AC=_____.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7cm,求这个三角形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设计意图]基础练习之后,变式训练的设置,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挥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发挥教材的扩张作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浅谈体会感悟反思 (六)走出课堂应用数学 1用若干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并给所组的图案加一句形象的解说词 2.搜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资料,并在同学中交流。 五、板书设计 5.1认识三角形 (一)(二)三角形有关的概念A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定义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元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表示方法BC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抽象概括 教案目的: 通过一些游戏让小朋友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可以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品。 教案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若干 教案分析: 难点: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重点:活动中运用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的结束之际,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伸环节,自然结束。 教案过程: 1、通过课件中的图形宝宝开引出三角形。 2、采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小朋友在许多图形中找三角形,并且让小朋友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3、让小朋友在图形框中找出三角形,分别说出边和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住三角形的特征。 4、组织小朋友根据图形露出的一部分来猜测出图形,从而可以进一步巩固小朋友对图形的`认识。 5、让小朋友观察周围的环境,没有和三角形相似的物品。 教案拓展: 老师和家长也可以把三角形替换成正方形或者是圆形,让小朋友找一下日常生活环境中有哪些物体的形式是相似的。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教学重点: 1、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线. 教学难点: 会角平分线的概念.即判别哪两个角相等.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学生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这个角的大小的方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线. 在学生得到这条角平分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BAC, 或:∠BAC=2∠BAD=2∠CAD.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线,并且观察这些角平分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角平分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例题:△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 活动二: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小组交流.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画中线时,学生可以用刻度尺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得一边的中点.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一边的中点. 在学生得到这条中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当中的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简称三角形的中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 ∴BD=DC=BC, 或:BC=2BD=2DC.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且观察这些中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中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应该比较快得到下面的结论: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AB=5cm,AD=4cm,▲ABD的周长是12cm,求BC的长. 巩固练习: 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AD=_______=______. △ABC的中线(E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E=___________=_______BC. 2、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小结:(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是线段. 作业: 课本P125习题5.3:1、2. 教学后记: 学生基本上能明白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但是在较复杂一点的题目中也会出现以下错误: (1)已知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则∠B=∠C; (2)有部分生会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中线混淆. 如: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则BD=CD. 对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运用有待真正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三角形,圆的过程; 2、能辨认三角形、圆,并知道名称; 3、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球、圆柱与圆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球、圆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 美术老师做剪纸时,剩下许多好看的纸片。这纸片的形状很多不同,还能拼出许多种图案呢?下面我们把这些纸片,按你喜欢的标准分一分。 小组活动、分一分图形 巩固已有知识,引出新内容,让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和圆辨认三角形和圆。 二、探究、体验、感悟 1、学生的分法 2、展示按形状不同分出的图形。 3、尝试说出各图形的名称。 给长方形、正方形之外的图形也取一个名字,认识三角形和圆。 4、体验 你知道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圆的? 5、研究球和圆柱 (1)出示球,摸一摸球你有什么感觉?, (2)我们爱吃西瓜,猜猜西瓜切成两半它的切面是什么形状呢?(近似的形状) 1、汇报自己分的`标准 2、讨论按形状的标准分出的图形各叫什么? 3、学生尝试个图形字。数一数各种图形有几个? 4、男生和女生打擂,一对一的说。可以结合教室、身边的物品,页可以结合家中或自己看见过的物品。 学生观察,用手摸,发表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体验到球没有平平的面。 小组讨论、交流 在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形成认知冲突,引出三角形、圆的名称。 让学生感受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直观看,摸,让学生充分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想一想如果把球切成两半,它的切面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呢? 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展示球切开的面的形状,验证学生的猜想。 (4)摸一摸圆柱上面和下面什么形状?小组想办法验证上面和下面的大小关系。 6、请你用不同的方法画圆。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情的发挥想象,也可简要说明自己猜想的理由。 小组活动(可以画、可以用纸印个印儿,再比较等学生的方法可能千奇百怪,只要有道理即可。) 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体会体会球与圆的关系。 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自己去思考、解决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增加自信心。 三、实践与应用 1、在方格图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摆一摆 (1)用|、|、|摆一个三角形。 (2)试一试 试一试,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 (3)扩展:摆四个、五个…… 最少用几根小棒?其中有什么规律?(可放在课下去探索) 4、游戏: 七巧板拼图游戏 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上描画,同桌比较一下大小。 学生涂色 交流 先用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讨论:最少的含义。 学生试着探索、同桌、小组比较、交流,看谁达到要求并且小棒用得最少。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四、交流、体验成功。 和同桌、小组说一下,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 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做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教具: 三根木条、三根钉子、四边形和五边形木框各一个,三角形图片、小棒、皮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出示下图,指出哪些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 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教师:它们是三角形吗? (2)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板书) (通过操作,进一步感知,建立空间观念。) (3)练一练:图片中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 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木条、钉子每人做一个三角形,教师巡视指导。 3.三角形的特性 (1)出示自行车、屋檐、吊车等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教师拿出手中的教具示范给孩子们看:拉动一下三角形与四边形,让学生看明白:三角形怎么拉也拉不动,四边形一拉就变形。这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引导学生把有关的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出示图形,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三、游戏: 把磁力板上的三角形拿下全部放在一个盒子里,分别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或两个角让学生猜各是什么三角形?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2.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五、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B食品店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一、学习目标 1.三角形的概念. 2.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 3.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二、学习重点:“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学习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过程性学习 (一)学前准备: 1、定义:由不在直线上的三条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要素是、、。 如图,三角形记为,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的顶点为,三角形的内角为 注意:表示三角形时,字母没有先后顺序,但通常按逆时针来排列。 (二)探索新知 1如图,在三角形中, (1)比较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并填空: a+bc→c–ab a+cb→b-ac b+ca→c-ba (2)结论:①②. (三)应用新知 1、例1: 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a=3cm,b=4cm,c=8cm(2)e=5.7cm,f=6.2cm,g=11.9cm: 2、当堂练: (1)下列哪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A1cm,2cm,3.5cmB4cm,5cm,9cmC6cm,8cm,13cm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且AD=AC 请比较大小:ABAC+BC2ADCD 四、评价性学习 (一)、基础性练习 (1)如图三角形ABC(记作:)中,∠B的对边 是,夹∠B的两边是、。 (2)图中有几个三角形?请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 2、已知四组线段: 第①组长度分别为5,6,11;第②组长度分别为1,4,4;; 第③组长度分别为4,4,4;第④组长度分别为3,4,5, 其中不能成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 A.1 (二)、拓展提高 1、已知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12cm和6cm,第三边与其中一边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cm? 2、现有长度分别为2cm,3cm,4cm,5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组成三角形架,有几种情况?分别写出每组数据。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有没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或你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了那些物体中有三角形? 3、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1.你能用彩笔在A4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个三角形) 2.小组内的同学观察你们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点? 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三条线段、三个角、三个顶点。)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吗?(当学生说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时,课件:图1是三角形吗?图4是三角形吗?理解围成) 5.揭示三角形的概念。(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6.老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在黑板上标出(边、顶点、角)。 7.介绍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就表示为三角形ABC。 三、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线段、有三个顶点、有三个角;还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延伸阅读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 p.22、23、24(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22页的例题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第23页的例题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学具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 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做三角形 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 交流 (1)用小棒摆。讲评时注意:小棒摆的时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来的部分。 (2)在钉子板上围。讲评时注意:只要有三个顶点,如果发现边不够直的话,需要把三角形调整得大一些。 (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 (4)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也能得到一个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一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三、三边关系 1、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分别摆一摆,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学生摆完后交流:(1)同一种颜色(一样长)的小棒肯定是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的。 (2)一红两绿这三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 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那为什么会围不成了呢? 2、探究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 (1)说说你用一红两绿三根小棒怎么就围不成三角形了呢? (两根绿的太短了,碰不到。)画一画(图略) 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b<c 不能围成三角形 (2)想象:如果把一根绿的换成长一点的,和原来那根绿的合起来正好和红的一样长,行不行?画一画(图略) 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b=c 不能围成三角形> (3)那究竟什么时候能围成三角形呢? 可能会有学生会猜想,a+b>c 再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再比一比,是不是符合a+b>c? 结合画图,指出: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边的时候,这两条边根本就不能碰到,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两条边的长度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就变成了3条线段重合在一起的`一条线段,不是三角形;只有当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那它们就会在第三边上面的某一处碰到,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3、练习巩固 (1)有这样两根小棒,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第三根小棒多长那么它们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说说理由。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先可考虑最短的,如果是2厘米,那么和6厘米的合起来正好是8厘米,只能重合在一起,变成线段,所以至少要比2厘米长一点,在整数范围里,那至少就得3厘米。再从最长的角度考虑,6厘米和8厘米的合起来要14厘米,不能有14厘米长,那样也是重合后变成了线段,应该要比14厘米稍微短一点,即13厘米。) (发现:比两边之差多1,比两边之和少1) (2)继续练习,如:6厘米和6厘米,3厘米和4厘米 四、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三角形 指出:画的时候,要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点子重合。 2、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完后追问第一种情况:那如果老师把2厘米的加上6厘米的,不就变成大于4厘米,那就可以围成三角形了。这样的判断对不对?为什么? (6厘米是其中最长的一条边,它单独一条就比别的两条都长,所以,要用比较短的边合起来,然后和最长的比。) 3、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 请你用今天学得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教学关键: 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有没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或你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了那些物体中有三角形? 3、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1、你能用彩笔在A4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个三角形) 2、小组内的同学观察你们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点? 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三条线段、三个角、三个顶点。)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吗?(当学生说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时,课件:图1是三角形吗?图4是三角形吗?理解围成) 5、揭示三角形的概念。(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6、老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在黑板上标出(边、顶点、角)。 7、介绍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就表示为三角形ABC。 三、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线段、有三个顶点、有三个角;还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折叠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能力目标:进行操作、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事实验证事物的能力,而不是用主观臆断事物的属性。 教学过程: 一、反馈作业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大家回家也做了探究型作业,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 2.师:刚才也有同学谈到其实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对称图形。老师说它们可以称为轴对称图形。 二、新课探究 1.师:你能不能把一个等腰 三角形折一折分成2个部分,使这2部分完全重合? 2.师:大家都可以这样做到,那么谁能指一指我们是沿着哪一条线对折才能使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吗?(学生指) 师:我们把这条能使图形对折 后重合的直线称为对称轴。(板书)我们通常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学生用虚线表示) 3.学生探究 师:你能不能用找到等腰三角形对称轴的方法来找一找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学生尝试)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找的?你找到几条? (图形对折,是否完全重合) 3.小结: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而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却一条对称轴也没有。 三、探究作业 1.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也有对称轴,我请同学们回家去找一下,用剪刀和纸把它剪出来,看谁剪得最多。 2.想不出的同学可以问问现在5年级的同学,他们会给你们帮助的。 《《三角形的认识》微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多样性; 2、能不受其他图形干扰找出三角形;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教具: 1、各种不同的三角形;数字卡; 2、星星、正方形、菱形各1。 学具: 1、3条长度不同的纸条(幼儿每人一套); 2、各种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 3、图形拼图; 4、胶垫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请幼儿拿3条不同长度的纸条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幼儿展示自己的图形,教师集体说说,摆了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条纸条,有几个角。 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小朋友真棒!现在我们请出今天的图形客人。"出示三角形引导幼儿数数三角形的`角与边各有多少?(教师根据幼儿数出的角、边,在三角形上标上数字) 2、出示星星、正方形、菱形、让幼儿分辨它们是否三角形? 3、出示各种图形,让幼儿把三角形归类放到一边。(二次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4、操作:幼儿人手一图形拼画,请幼儿找出画中的三角形,涂色。 5、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画。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 B食品店 C帽子店(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3、.老师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习三角形的特征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的幼儿略微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通过老师引导能正确的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形式感知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 2、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的观察力,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别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图片,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和三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1、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你们拼拼图,你们愿不愿意图?。随后,我会出示用这三种图片组成的.各种图片展示给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会和幼儿一起继续通过想象摆出各种图形。 2、提问;这么多好看的图形你们知道它们使用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3、幼儿回答完我会根据小朋友的回答用儿歌的形式把三种图形的特点 和名称说给小朋友们听。 二、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图形。 1、游戏;摸一摸。用摸得形式让小朋友体会这三种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游戏;谁的本领大。出示由图形拼成的各种图案让小朋友找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3、游戏;小动物找家。出示小动物图片,我会告诉小朋友它们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帮帮它找找它们的家。例如;我会扮演小动物说说自己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来帮忙。 4、游戏;找图形宝宝。在教室地板上摆放三个图形宝宝,我喊口令小朋友找图形站好看谁找的快又好。 三、结束。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你们回家观察一下,你家里什么东西是由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组成的,明天来了告诉老师。 四、放排排队的歌,带小朋友去卫生间。 教学反思 当我进行实际教学过程时,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 1、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 2、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 1、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 2、 孩子们兴致浓厚,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我觉得我原来的设计可以这样的调整:幼儿自我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45、60、90度的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的内和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了解平角、周角,系统认识角,教的大小的比较,角的度量和分类,画角;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 画角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上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 1.选取现实的物品作为素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3.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4.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措施: 1.灵活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要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构建。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下P80~81页例1、2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观察、推理、辨析等手段,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三角形的表示法,理解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内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 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认识三角形的高,会画三角形内的高。 教学难点: 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形、四边形模型,三角板,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夏天来了,人们傍晚都会去广场散步,你们喜欢去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广场到处看看,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用数学的眼睛仔细找一找画面中的三角形,有信心找得到吗?(播放课件) 生说一说,师动画演示图片中的三角形 2、联系生活:对于三角形同学们并不陌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生活中处处有三角形,看似简单的三角形应用得那么广泛,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出示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同桌之间说一说。 (2)教师演示三条线段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封闭的图形,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 (3)揭示概念. 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定义. 师:对,三条线段端点连端点没有空隙,实际上就是把三条线段围起来,所以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板书概念)学生齐读。 练习:认一认下面哪些是三角形?说明原因。 (二)三角形的特征: (1)摸摸手里三角板学具、说一说: ①三角形由什么组成的?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教师演示课件,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边问生边回答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三)演示课件,教学三角形表示法。 (四)教学三角形的高。 (1)情境创设。 这间美丽的木房子房顶是什么形状的?工程师想测量房顶的高度,你们认为应该量哪一条线段最合适? (2)课件演示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3)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提醒学生注意底和高要对应。 (4)学生练习画高。幻灯展示学生作品,讲评。 (5)提问:三角形中有几条高呢?学生说说,师出示各种三角形的三条高。 (五)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球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一个游戏: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男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 (2)出示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女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 为什么男同学拉不动,女同学一拉就变了?是不是女同学比男同学的力气大呢?换位游戏证明答案。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两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4)练习1:哪种方法更加牢固? 练习2:怎样使椅子变得牢固? 2、(出示课件),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都运用到了三角形的这种特性,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我们看到的大桥、铁塔、帐篷、人字梯等物体中都用到三角形,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学习数学的时候要多动脑筋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课堂练习 1、填空 2、判断 四、反思回顾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你觉得自己收获了什么,自己表现怎么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就会有许多发现,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快乐。 五、板书设计 三 角 形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认识三角形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三角形教案02-18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02-18 认识三角形教案07-30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05-21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12-08 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01-13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14篇10-10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15篇02-18 认识三角形教案(15篇)02-18 认识三角形教案15篇02-18认识三角形教案3
认识三角形教案4
认识三角形教案5
认识三角形教案6
认识三角形教案7
认识三角形教案8
认识三角形教案9
认识三角形教案10
认识三角形教案11
认识三角形教案12
认识三角形教案13
认识三角形教案14
认识三角形教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