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一、温故知新
1.读三句话,体会当中省略号的作用。
2.同桌交流。
3.小组讨论:你知道省略号还有哪些作用吗?请举出例子。
4.全班交流。
5.教师总结。
二、语海拾贝
1.读两组对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与同桌一起探讨如何断句。
3.采用自读、对读等方式充分朗读对联。
4.全班交流搜集到的其他趣味对联。
三、互动平台
1.读对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概括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3.交流在《韦德的心愿》中应抓哪部分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以其他课文为例,谈对此方法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1.读题,思考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哪些。
2.审题。
3.小组设计活动方案。
4.开展活动。
5.班上针对活动进行总结、交流。
6.评议最佳活动小组。
五、习作百花园
1.复习导入。
以前,我们早就学习了书信这种应用文,有谁能说说书信的格式是怎样的呢?写书信时,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2.阅读要求,审题。
3.拓展思路。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5.选择几篇优秀习作讲评,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6.誊写。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由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从诗歌中感悟到些什么。
3.同桌练读,体会诗中情感。
4.表演朗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体味诗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互文”修辞手法及典故的意思。
课前准备
查找王昌龄资料、了解边塞诗,做好预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边塞诗呢。
谁来说一说。
生: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生: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断复习,能增加我们能的知识储备。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另外一首边塞诗的名篇——(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齐读课题。)翻开语文书72页。
二、初读诗文,了解诗意
1、解题
师:你是如何理解《出塞》这个题目的。
生:出塞sài。塞,边塞。出塞就是到边防线去守卫边疆。
2、了解诗人
师:学习古诗,做到“知人论世”非常重要。请同学们交流查阅的作者资料。请你从资料中筛选出一句最重要的分享给大家。
生:“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王昌龄:(698——757)自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尤擅长七绝,其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早年贫困,30岁时,中进士做官,安史之乱被闾丘晓刺杀。
师:认识了这位伟大的诗人,下面我们就一起品读他的诗歌。
3、朗读整首诗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读书要求:
1、仔细读两遍。第一遍注意诗歌当中的一个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通顺、流利。
2、后一遍,画出并读出诗歌的节奏。
师:谁来读一读《出塞》。请你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师:读得字正腔圆,请坐。
(读的真不错,读出了节奏……)2个
师: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出示画好的.节奏)
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
请仔细听老师范读一遍。想象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配乐《凉州曲》朗读)
师:谁想再来读一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三、 精读诗歌,感悟诗情
1、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理解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看插画、抓关键词、想象和联想……
师:本文没有译文,就要结合课前预习的注释,插画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
1、 解释古诗中重要字词;
2、 流利说出古诗文的意思。
3、 全班汇报 (4分钟)
预设:
1、师:“秦时明月汉时关”怎么理解。
生: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
师:“秦时明月秦时关,汉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月、关”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手法上叫做“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使用更突出战争持续时间之长。)
回忆历史,秦(公元前221年、汉公元前206——公元前222,唐618——907历经千年,穿越时空的景物,关、明月写出了千年之久,战争一直没有停过。
你是否知道其他诗中有互文的诗句。
2、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典诗歌中许多描写明月的诗句: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师:诗人笔下的明月大多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3、师: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
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生齐读)
师: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联想到什么画面
生:守边将士思念亲人、亲人思念守边将士……
师: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是如何。
你的心情仅仅是悲哀吗。(引出对战争的痛恨;愤怒)
4、师:俗话说,“国难思良将”,在战争频繁的边塞,守关将士也在盼望,他们在盼望谁呢。(师读并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
生指名说,汉代飞将军李广
指名交流飞将军李广的资料。
师:你从这句诗的哪个词语看出他们非常需要这样一位将军。
生:“但使”
师:但使是什么意思。
只要
5、师:是啊。
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会出现什么结果。
生: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就叫做用典,这句话借用典故。为什么要用典。
生:含蓄、典雅,讽刺防军将帅骄惰无能。
如果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我们会怎么说。
生:唐王朝的将士们,你们真是太无能了。
师:这样说,在表达效果上完全没有了诗歌的意境。
2、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生:对战争的憎恶,对良将的渴求。
3、这首诗与前一首《十五从军征》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表格呈现)
《十五从军征》老百姓、退役老兵
《出塞》从军将士
师:无论从哪个角度写,战争带给人们的都是无尽的苦难。
四、课外拓展
1、卢纶《塞下曲》
卢纶《出塞》
王昌龄《从军行》
2、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总结边塞诗的特点)
边塞诗共有的特点:对边塞风光的描写,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3、师:(播放《凉州曲》)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壮志,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让我们再一次深情诵读。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出 塞
(唐)王昌龄
明月 边关 悲
思良将 建功业 壮。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上课:
引语:上节课,同学们一同去感受了被称为“亚洲最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
一同去欣赏了大自然那道壮美的景观,这节课我们继续透过作者的文字去品味黄果树瀑布。
听写词语:
喧嚣:(走进黄果树瀑布,天地间只存在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胸膛:(这两个字都与人的身体有关,所以是“月”旁)
悬挂 掩映 沉醉(下面听写一组词,先听完再写)
杰作
对照屏幕订正一下
读词语,指名读,哪些是写瀑布的,哪些是写人的?
黄果树瀑布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选择刚才听写的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说。
(词语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会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学课文时可以看到许多词语,不但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细读文本:
抓“杰作”奠基调
什么是杰作?在课文中杰作是指?你怎么理解?
读,反复指名读,读出味来,听出了这瀑布不一般,(出示一句话)你很向往哪儿?
在文章开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
自由读课文2-7自然段,特别留意描述瀑布景色及作者感受的句子,仔细读读品品在旁边与下关键词感受,看了从哪些词句可以会会到这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
汇报
预设一
引语:先读一读你刚才特别留意的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句子中感觉到瀑布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同一段,同一处,有不同感受的'可以补充,按顺序来交流。
第2自然段
(1)“飘、拂、涌、盖”先读词,再读文,板书:声响大
(2)“人喧马嘶”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2.3自然段
(1)宽:盛小期81-100米宽,和教室作比较。板书:形态宽
(2)“哗哗”引到“泻”理解:
为这字组个词,倾泻—一泻行里
透过这个字,你脑海中仿佛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来?
指名读
3.银雨洒金街
还有哪些描写瀑布景色的句子,你留意到了?
过渡语:是啊,多么美妙的画卷,多么优美的语言啊,请看
出示小诗
指名读 配乐读
预设二
引语,听那奇妙的声响,看那壮观的雄姿,难怪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第5自然段
洒
溅 板书:舒服 还有许多地方象这儿一样,作者潜心锤炼用字用词。
7.第6自然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明白随意即席采访的意义及学习随意即席采访的方法。
2、明确随意即席采访的方法及技巧。
3、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礼仪水平。
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题,明确要求:
1、出题激趣:当你需要调查人们对世界足球赛的态度时,该怎么办?
2、总结入题:就要走上街道去询问,那就要去随意采访。板题。
3、提出要求:根据不同人物采用不同语气,运用不同问题进行采访。
二、讨论明法,学会采访。
1、出题讨论:⑴即席采访应怎样选择对象?⑵在采访前、中、后应采用什么不同的'语气?⑶应该怎样问题?
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3、总结方法:⑴选择对象要注意全面性、正确性。⑵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称呼,不同的语气。⑶问题要小,不断变换问题角度。
三、示例采访,巩固方法。
1、出题:调查人们对青阳建设的看法。
2、小组讨论,学习采访。
⑴选择对象。为了调查某个问题,首先要选好对象。一要注意对象的全面性,对象选择中要有老、中、青、少或工农商学兵;二要注意对象的正确性,要选择愿意接待你采访的人,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
⑵选择语气。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称呼,不同采访时间,选择不同的语气,开头运用征求意见的语气。如:“叔叔,我能问你个问题吗?”中间可运用协商的语气,讨论的语气。如:“你这个意见很好,还能具体说说吗?”“你认为进网吧有好处吗?那你专门去吗?有同学迷上了网吗?”“你看进网吧,应注意什么问题吗?”而且,采访时根据情况,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目的,对别人总要表示感谢。如“谢谢你的合作!”“打扰你了,谢谢!”
⑶提好问题。提问题要小,让人感到容易回答,抓住采访人感兴趣的进行提问。逐步增加问题容量,在采访中,要不断总结提问的方法。更换提问的方式,如上面的提问。
3、总结
注意点:态度要好,采访者要有思想准备,不怕碰钉子,不怕别人笑,始终保持微笑待人,宽容大度的心态,这样才能完成采访任务。
四、大组交流,评选最佳。根据不同采访内容,选择不同对象在小组进行现场模拟即席采访。并相互评议,推派代表参加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记者。
五、布置作业:
(1)调查人们对教师节的看法。
(2)调查人们对青阳建设的意见。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梳理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1、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构造的?怎么玩?
(学生说,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看来同学们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会玩的,有的同学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样,真是动脑筋的孩子。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件玩具,(板书:竹节人)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什么玩具呀?(学生大声读课题)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玩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出示:
生字:豁 凛 疙 瘩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跺 颓 沮 趴 屉
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不要把“禀”写得太长。
疙瘩:都是“疒”旁,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连绵词。
裁:读cái,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出示: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鏖战 沮丧 悻悻
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
出示: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失落的样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
(1)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
A、根据下列划分标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表示)
1—4,5—19,20—29
B、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指导:
A、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
1—4制作竹节人
5—19斗竹节人
20—29老师也喜欢斗竹节人
B、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点不一样,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会不一样。有的同学对制作竹节人这一部分印象最深,可能他们也想着自己动手做这种玩具呢!有的同学对斗竹节人部分印象最深,因为他们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还有的对老师玩竹节人这种玩具一部分印象最深,他们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能激情呢!
(三)快速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读词语,书写生字
1、认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词语,同位相互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在田字格纸上练习书写生字,写完后同位评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精美的石头雕刻的艺术品,给大家欣赏。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来描述。
(如:晶莹湿润 色感雅丽 品类繁多 精美绝伦)
师:这些艺术品是如此的传神,如此的绝妙,这都归功于谁呢?
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这些艺术瑰宝都归功于石匠,这些石匠他们一生都工作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凭着手中的鬼斧神刀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石匠的民间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有三点:1、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3、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屏幕出示:A、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提问,相应板书: 天外有天 艺无止境) B、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过渡:张石匠是怎么看不起小伙子的?我们从文中的对话来进行体会。
(二)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两人的对话,品一品人物的语言。可分角色朗读。
多媒体出示:
“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过渡:对话中显而易见张石匠的傲气十足,为了证明他的无人能比,他与小伙子进行了哪些比试?(刻碑洗字 刻东西)
(三)学习第一次比试
1、读5---8段
小组讨论:A、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B、小伙子的手艺呢?文中的哪些地方告诉我们了?学生自由朗读后总结:(张石匠笔笔匀称秀丽端正 丝毫不走样 小伙子 龙飞凤舞 似有惊涛骇浪之势 就是那“飞白”“转笔”的地方也洗得干净利落)
师:张石匠的手艺确实高超,令人佩服!而小伙子刻得有神韵,气势壮阔且雄劲,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谁的.技艺更高一筹,老师带着大家从三个方面来细细分析:
从“选”“刻”“成”三方面分析:
A、选的碑文难度大,小伙子选的是草书,比楷书难刻(出示草书楷书图片)B、采用的刻法难度高。张石匠用一般的刻法,而小伙子凭着记忆背着刻(抓动词 “该小伙子了,他请人当场写了一纸草书碑文,写好后他从头到尾细细看了几遍。再把碑文交给别人收好,掂起錾子,抡起锤就干开了”)C、成品上看,不但形似,而且出神,特殊笔法也刻得干净利落。(出示飞白是草书中看似断而实际连,看似空而实际有的一种高超的运笔方式)
过渡: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稍作休息,做一个说话练习。【屏幕出示】张石匠面对对自己不利的这种状况,他怎么想的?【刻碑洗字怕是他的绝招,不行,再比一次才能见高低,看来张石匠这次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
(四)回顾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字这一部分是怎么学的?
屏幕出示:
1、分角色读一读。2.互相比一比。3.说出胜出的理由。(出示石算盘 石链帮助理解)
按这样的方法自学下一部分。
(五)汇报
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屏幕出示:看到小伙子的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的脸上……于是对小伙子说……说完……
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在你面前露一手,只想让你懂得艺无止境呀!”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主体地位,感悟语言,学习积累直到运用语言。】
三 扩展延伸
齐读最后一段,张石匠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于我们来说又何止是艺无止境,更是学无止境啊。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让我们满载本节课的收获回家后写一篇读后感、或关于细节描写的小练笔亦或一篇关于人生感悟的日记。
最后以陈毅的一首关于谦虚的小诗结束本课。
九牛一毛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于谦虚败由奢。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
板书设计:
张石匠拜师
刻碑洗字 刻东西
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天外有天 艺无止境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能识记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②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③能梳理本文思路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资料,自读分析,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
【教学准备】
教师:巴金资料、星空图片、儿歌《小星星》、课文朗读录音等制作成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想】
教学本篇文章可按照“初读---精读---研读---赏读”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讨论,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仰望星空,依然望见那颗星,依然感受到那颗星在照亮文坛,他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先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精美散文《繁星》,进而走近他的文学世界,感受其文学的魅力。
1.走近作者:(幻灯片展示)
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是新文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20xx年被授予“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鲁迅称他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2.背景介绍:(幻灯片展示)
1927年1月15日,巴金爷爷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开上海前往法国,为的是学习经济学,“向西方寻求真理”。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爷爷撰写了38则《海行杂记》。《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文体知识:(可在预习课文时展示认知)
本文的体裁是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取材范围: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画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内容上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写景状物。所写内容一般是作者自我感悟最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写法特点: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二、测评反思: [方法:师生问答,交流反馈。]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舱 cāng 面 摇摇欲坠zhuì
霎 shà眼 半明半昧mèi
2.词语解释:
纳凉:乘凉。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霎眼:眨眼。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3.本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看繁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顺序:从前 三年前 如今)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揭示目标:1.2.3.(1分钟)
四、整体感知: [方法: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听课文配乐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媒体、幻灯片展示)
一(1):写作者从前在家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二(2):写作者三年前在南京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 (3、4) :写作者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从课文中勾画出作者三次观看繁星的时间、地点和感受,完成下面的表格:(幻灯片展示)
时 间 地 点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下一环节进行] 第一次 从 前 在家乡 甜蜜 温馨(…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亲密 投机(…我的朋友,…在和我谈话一样。)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惬意 信赖(对我霎眼,…它们在小声说话。)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五、重点探究: [方法:精读课文,讨论交流。]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开篇点题,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下文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铺垫。)
2.看课文插图,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如何理解星光“虽然微小”,却“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因为当时作者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他在“微小”的星光中,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本段末句“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那个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既写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了船在前行,本句话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表达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喜悦之情。)
六、难点突破: [方法: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结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分析其各自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依恋---伙伴---知心; (情感表达方面有所不同是因为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内容写的是实景?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像和联想?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回答。
(实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想像和联想:船在动,星也在动; 我好像看见…;
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
他用手指着:…;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由实到虚,采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七、美点赏析: [方法:赏读课文,体验感悟。]
本文善用修辞,语言优美。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例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赏析:本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摇摇欲坠的无数星星”比作“无数萤火虫”,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修辞+好处]
1.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赏析: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修辞+感官+内容]
2.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赏析:本句话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修辞+效果]
八、总结提升: [方法:师生总结、归纳。]
(1)内容小结:《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写法借鉴:
(善用修辞来表情达意。
(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3)学法归纳:学习散文(游记),建议同学们先初读,整体感知;后精读,研究重点;再研读,探究难点和疑点;最后赏读,体验感悟。
九、精练达标: [方法:当堂测试。]
1.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 间 地 点 感 受 情感表达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十、作业布置:
积累本篇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繁星》 巴金
时 间
地 点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第一次
从 前
在家乡
甜蜜 温馨(…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亲密 投机(…我的朋友,…在和我谈话一样。)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惬意 信赖(对我霎眼,…它们在小声说话。)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酷爱星天 热爱自然 追求光明
仰望璀璨的星空 抒发美好的情怀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通过阅读报纸,筛选新闻和归类剪贴,锻炼学生浏览、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及时了解天下大事,提高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促进学生读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天下大事;学做剪报,将报纸进行二次利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构想: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明代文人顾宪成的一副对联是这样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尚且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作为21世纪的主任怎么能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报纸是传播时事和知识的重要载体,经常读报剪报,就能及时了解天下大事,提高文化素养,锻炼浏览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2、板书:读报和剪报(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小组交流
1、平时你最喜欢读什么报纸?通常有几个版面?各版面是怎样分工的?你平常喜欢读哪几个栏目的文章?(取出报纸在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班级中交流)
2、集体交流。
三、做一做
1、我们的班级黑板报上将开辟“一句话新闻”专栏,专栏编辑将由大家轮流担任。轮到的同学要认真翻阅几种当天的.报纸,从中筛选出最重要的国内、国际新闻,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整理出几条“一句话新闻”,还可以把学校最近发生的大事写上去。究竟怎样编写呢,我们一起来实践一下。
2、教师出示当天的几种报纸:同学们,一般国内外重大新闻都出现在头版头条,用鲜明的字体引起读者的注意,我们在读时应特别关注。你们看,今天有什么重要的国内国外大事呢?交流。
3、国内国外大事清楚了,还要用一句话把精华提炼出来,因此要特别关注新闻中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集体练习,将选出的新闻整理提炼成“一句话”。
4、小结:这个实践活动能让我们更加关注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的大事,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学校学校生活中发生的要闻,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认真对待,我们还将评选编辑。
四、考考你
1、在报纸中常常会出现些新词儿,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出示词语:炒股资讯打非曝光脱贫倒计时多媒体含金量地球村一头雾水白色污染
2、交流词语的理解,师讲述学生都不理解的词。
3、这些词在报纸上常见,其余见得多了,它们的意思猜也猜得出来。齐读这些词。
五、学做剪报
1、大多数人报纸看了就随手丢掉,或当废纸卖掉,许多有用的资料就这样白白丢弃了,多可惜!如果能将报上的有用资料分门别类剪贴成册,就能化废为宝,对报纸进行二次利用,该多有意义啊!
2、我们可以将写完的硬壳本作为剪报本,将剪报本分为好几块,将你从报纸上剪下的内容分门别类地贴在相应位置,有时间还可以用水彩制为剪报加上花边,配上插图。这项活动我们将持续一个月,一个月会进行一次成果展示会,看谁的剪贴本最吸引人。
六、成果展示
1、召开班队会,评选观摩。可邀请任课教师做评委,设“持之以恒奖”、“创意奖”、“装帧精美奖”“内容丰富奖”等奖项。
2、展示步骤:
(1)实物展示与自我介绍相结合: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剪贴本的优势,可从装帧、内容、特色等方面来说。
(2)读者推荐:向大家推荐同学制作的优秀剪贴本,以读后感的角度来说。
(3)评选优胜奖。
(4)小结:这是多么有意义的活动啊,希望大家能坚持下去,珍惜和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
作业设计:
完成剪报
板书设计:
读报和剪报(语文综合性活动)
课后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轻声。了解同样的词,词尾读不读轻声所产生的意思就不相同。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口语训练学会有所侧重地介绍一个民族。
4、继续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有些词语尽管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一样,在句子中必须结合上下文先理解意思,才能进行正确朗读。
教学准备:搜集一民族的居住地、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审题。
(2)学生分角色演示题中的生活场景。
(3)学生回答题中的“妻子”该怎么读,为什么。
(4)学生说答案。
(5)师生一起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小结的基础上学生读题。
(2)学生得出结论:由于词尾或不读轻声而各自产生两个词义或不同的一组词。
(3)学生说说每组词的意思的不同。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目中的四个句子,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
(2)读每个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里的不同读音,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词义和词性的不同。
(3)再次让学生仔细阅读四个句子,尝试选择正确的读音。(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4)共同评议,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学生读《爱我中华》,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朗读全文,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背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说出歌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课文理解歌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找出歌词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爱我中华),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来说说自己读过歌词后的体会。
(注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领会、欣赏把感情融入到具体描写中去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口语交际
(一)审题
1、启发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注意搜集有关的知识,并向别的同学介绍。
2、指名读题目,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好说话的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民族用几分种的时间做准备。(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介绍内容。(各组学生对介绍情况互相提出意见,进行交流。)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三)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师生共同评议演讲者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口语表达的语气、语速、语调等是否得当)
2评议小结。
二、写好钢笔字《示儿》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⒈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
⒉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一下。
二、交流资料
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⒈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幻灯片出示:
翱翔莽莽昆仑水浒
女娲大禹萦绕蹒跚
敖包铭记纤夫焊接
璀璨芦笙唢呐竞相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重点是多音字:刚劲(jìn jìng)哈达(hā hǎ)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四、读文感悟,加深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1
《索溪峪的“野”》是第11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紧扣一个“野“字,分别描写了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文章表达的内容、情感上与《桂林山水》相仿,文章结构也与《桂林山水》相仿,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因此,我从以下方面入手设计本课的教学:
1.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步安排在课前,让学生运用字词典自学生字词;
2.从《桂林山水》导入,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索溪峪的图片,感悟索溪峪的美;
3.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课文中的文字配找来的图片,制作幻灯片,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利用学生制作的幻灯片,进行欣赏性的`品读训练;
5.运用讨论式学习模式,激活语言的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紧扣一个“野“字,分别描写了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文章表达的内容、情感上与《桂林山水》相仿,文章结构也与《桂林山水》相仿,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这一堂课,达到了以下教学目的:
1.重视朗读和感悟,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整节课以读代讲,只是在中心词和总起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点拨。
2.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悟、自己搜索资料、自由探讨能力,效果较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前,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索溪峪的图片,感悟索溪峪的美;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课文中的文字配找来的图片,制作幻灯片,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最后运用讨论式整合模式,设计一项讨论题,让学生比较《桂林山水》和《索溪峪的“野”,在网上发表评论,内化课文内容,激活语言的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建议:
1.学生反馈面比较小,大部分学生做的幻灯片具体情况在课堂上来不及看;做得怎么样,图与文字配不配得上,不得而知;
2.时间安排上还是比较紧,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比较少,如果再进一步进行反馈,效果就更好。
附:教案:
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安排课前学生预习:
1.查字词典,自学生字词;
2.上网搜索有关索溪峪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保存。
课堂教学:
一、复习《桂林山水》一课,导入新课。
二、读题:索溪峪的“野”
质疑:野可以组什么词?
出示字典中“野”的解释,这里应选哪种解释?
为什么题目的“野”要加上引号呢?
三、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
提示:找文中段落的总起句,从而对文章提纲挈领。
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山是野的。
第三自然段的总起句是:水是野的。
第四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第五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5个会认字。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并向他学习。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长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不少有趣的童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长篇作品的节选。这就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部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50余种文字在世界发行,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很有趣。让我们快读读吧!
二、新授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讲解生字字形、字义,理解词语。
诧异:觉得很奇怪。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恳求:恳切地请求。
2.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
3.探讨交流,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1.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A.全班讨论,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B.明确: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的孩子。
(1)尼尔斯非常调皮,要么追得鹅满地跑,要么就拔鹅翅膀上的毛。鹅都非常怕他。
(2)在一块巨大的浮冰上面,整群野鹅已经聚集起来,他们一见尼尔斯,就快乐地拍起翅膀来。
2.尼尔斯对待马丁的态度(语言、行动),都说明他的善良和有爱心。
(1)尼尔斯不禁怜惜起马丁来,安慰她说:“用不着为他们抛弃你而伤心,休息一下回家吧!”
(2)尼尔斯担心极了……冰冷的湖水中。
3.“立刻赶过去”体现他的勇敢。
(1)尼尔斯睁开眼睛,……“快把鹅放下!”
(2)尼尔斯急了,……尾巴。
(三)课外延伸
1.把文中的好词好句划起来读一读。
2.可以找原著读一读。
三、练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戚( )杈( )诧( 蹑( )眩( )
2.解释下列词语。
诧异
蹑手蹑脚
恳求
3.读下列句子,说说你从下列句子中体会出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孩子?
尼尔斯非常调皮,要么追得鹅满地跑,要么就拔鹅翅膀上的毛。鹅都非常怕他。
在一块巨大的浮冰上面,整群野鹅已经聚集起来,他们一见尼尔斯,就快乐地拍起翅膀来。
尼尔斯不禁怜惜起马丁来,安慰她说:“用不着为他们抛弃你而伤心,休息一下回家吧!”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
板书设计: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知错就改
尼尔斯是一个 勇敢善良 的孩子
富有爱心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3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过程与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的2、3
教学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
教材简析:
《夜莺之歌》一文叙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自称“夜莺”的男孩子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所在班级情况 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9人,其中男同学15人,女同学3人。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蠢东西chun 轻蔑mie 胳膊bo 云杉shan
耷拉:下垂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
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
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
明确:
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
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
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
二、讨论
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三、学生小结
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
四、作业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请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
板书:
机智、勇敢
小夜莺 活泼、灵巧小英雄
热爱祖国
教后记: 我在课文问题的设计上,如能更放手让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我设计小夜莺是怎样一步步迷惑敌人的,来引领学生学习。这样虽然学生在在理解、交流时可能更容易谈出自己的看法,对小夜莺的言行理解可能会更透彻。但可能束缚了孩子更广阔的思维。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4
《藏戏》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黑格尔的话: 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
2、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你知道哪些剧种呢?下面我们来听几段戏曲,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课件播放,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
3、你能说说戏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4、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的这个剧种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齐读),跟其他剧种相比,藏戏有着怎样的表演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读读学习提示,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戏?(根据回答板书:形成、特色)
二、读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3、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4、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指名读前三自然段。
2、 这三个都是什么句?回忆一下反问句的作用,那么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想强调什么? 又想表达强烈的什么感情呢?再读读句子,看谁能读出
问号背后的东西?
(强调藏戏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
2、 默读8—20小节,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体会藏戏的面具不但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颜色和形状还非常地夸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的现象啊,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1句。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台的藏戏简陋到什么程度?从那里体会到?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台与华丽的灯光做背景的其他戏曲比起来,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伴奏,在观众团团围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戏显得多么质朴、多么大气、多么豪迈啊!齐读17、18小节。难怪作者会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二句话。
5、自由读19、20小节,你还了解到藏戏的什么特点?
6、没有舞台,席地而唱,演出时戴着面具,一部戏一唱就是三五天,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多么稀有啊,难怪作者开篇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来表达心中强烈的赞叹和自豪之情(齐读1—3小节)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这么独具特色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呢,(板书:传说)请大家自由读读4—7小节。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30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11-07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06-30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4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06-14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08-13
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教案07-09
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案12-20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1-24